杭城的歷史建築散落在大街小巷,它們憑藉著獨有的建築風貌以及特色構件,一次次地吸引著人們好奇的目光。但這些歷史的痕跡,不可避免地要被“雨打風吹去”——如何更好地保護這些有故事的老房子?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中心決定為每一幢老房子量身定製它們專屬的“使用手冊”:《歷史建築保護使用導則》。
  近日,首批40處歷史建築的使用導則新鮮出爐。老房子怎麼保護、歷史建築如何使用,都有規矩可查了。
  40處建築不少是名宅
  細細翻看下首批獲得“量身定製使用導則”的40處歷史建築,其中不乏名宅。比如鍋子弄34號,雅稱“壽山堂”,原為杭州名醫何九香堂名。
  據說清末民初,何九香在杭垣石牌樓(今清泰街與建國中路交叉口)淳佑橋東購地築屋,以“石牌樓何式女科”掛牌開診,頗負盛名,祖孫四代皆為名醫。1935年,診所業務擴大,在院中建造了一座三進深三層的青磚樓房,即“壽山堂”主體建築。如今,只留下“壽山堂”主樓和附房。在2005年,這幢宅子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杭州市第二批歷史建築。
  還有西湖邊的逸雲寄廬。這幢五開間三層樓中西合璧式花園別墅,飛檐翹角,琉璃黃瓦。庭院內有假山魚池,石筍秀麗,花木扶疏。20世紀30年代,著名學者、國立浙江大學校長蔣夢麟曾居於此,一時間,學者教授雲集,幾成“浙大會館”。而現在則是老幹部活動中心活動室。
  杭州市歷保辦工作人員表示,這兩處老宅經過修繕現在整體保存都相對完好,需要重點保護的部位也比較多。比如鍋子弄主樓外牆面青磚上刻有的“倪增茂”和“倪榮記”字樣,獨具特色,據說單單是建築用青磚就花了二萬多銀元。房子內部的中式木樓梯、西式弔頂,都帶有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在外來文化影響下所具有的獨特性。這些部位都是使用導則里標註的重點保護部位。
  量身定製保護要求
  許多人會好奇,何謂“使用手冊”?不過看到了其中一份“浙江省電話局舊址歷史建築保護使用導則”後,很多問號就打開了——
  位於杭州惠興路10號的浙江省電話局舊址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,由英國建築設計師設計,建築立面帶有濃重的新古典主義風格。
  翻開這本電話局舊址使用導則,最先亮相的就是這處建築的“身份證”——除了建築風貌、歷史沿革,還附上了該建築的立面圖、平面圖,更重要的是,圖文並茂明確了該建築需要保護的詳細部位、空間以及保護要求。
  比如電話局舊址里,混凝土結構的的樓梯、鑄鐵欄柵,鑲嵌有精美馬賽克的門廳、走道,這些部位在保護導則里都被標明為重點保護部位,不僅搭配有細部的圖片,同時還配上了該部位的詳細說明。
  像這些地方,就要求必須保持其原有狀態和風貌,如果有殘損,也必須遵循原真性原則,按照原風貌特征進行修複。而對於一般保護部位,則要求保護其風貌,如有改變,也必須遵循可識別性原則與歷史建築風貌相協調。
  保護標準小到一扇窗
  “歷保辦”工作人員說,《導則》的編製就是為了規範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和後續管理,也是為歷史建築保護修繕量身定做的一份技術指導“說明書”。
  “在此之前,規劃部門對歷史建築已經有一份保護規劃圖則,但保護標準比較寬泛,《導則》則是在這個標準下對每幢歷史建築的保護內容進行細化,小到建築里的一扇窗、一個壁爐。”
  “說的通俗點,以後歷史建築要修繕,裝修施工隊就可以對照使用導則,哪些部位不能動,哪些部位可以稍微修改,一清二楚。”工作人員說。
  王麗 房軒中  (原標題:杭州歷史建築保護有規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74smzw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